关闭

市直

区(县)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铁西区人民政府
在线访谈
[文字直播]

  【主持人】

  亲爱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双辽市政府网站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就架树台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情况请到了架树台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马建军。马主任,您好!

  【嘉宾】

  主持人好!

  【主持人】

  架树台湖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景观,但很多网友朋友对什么是湿地并不了解,马主任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嘉宾】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具体表述是: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主持人】

  那我们架树台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历史沿革以及自然情况如何呢?

  【嘉宾】

  吉林四平架树台湖湿地公园申报工作自2014年7月启动,于2014年12月30被吉林省林业厅确认为省级湿地公园。架树台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于2016年6月由吉林省林业厅向国家林业局递交申请,2016年12月30日由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建立“吉林四平架树台湖国家湿地公园”,由四平市人民政府管理。2020年4月1日,架树台湖国家湿地公园由四平市人民政府管理调整为双辽市人民政府管理。吉林四平架树台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双辽市种羊场境内,是四平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由天然湿草甸、草原和架树台湖构成,共分两大类三种类型,总面积2046.3公顷,优化后面积可达2242.3公顷。湿地公园共规划五个功能分区。分别是湿地恢复区、湿地保育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和宣传展示区。

  【主持人】

  建设架树台湖湿地公园有什么必要性和可行性呢?

  【嘉宾】

  一是湿地资源丰富,景观独特。湿地公园有湖泊和沼泽湿地两大类三种类型,区域水文、植被、水禽及人文景观优美独特,观赏性强,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价值。尤其作为生态旅游载体的湖泊、沼泽湿地景观资源丰富,品位较高。人文景观资源包括蒙古风情、公主坟的美丽传说等,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湿地公园内共分布有各种鸟类142种,分别隶属于16目41科,占吉林省鸟类总数的38.9%。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濒危鸟类白鹤、丹顶鹤和东方白鹳3种,有大天鹅等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 二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湿地公园区域位于我省西部大草原上,西部与内蒙古接壤,平齐铁路、207省道在湿地公园坐落的堡石图场区通过,场区距203国道2km,新建的双嫩高速与长深高速、大广高速交汇贯通,并在湿地公园附近设有出口,距公园不足10km,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三是湿地公园建设是加强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打造我市生态旅游品牌的切实需要。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湿地公园建设对于促进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从双辽市旅游景观资源来看,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但自然景观资源相对不足。而架树台湖湿地公园正是以自然景观资源见长,湿地公园在历史上曾以架树台湖著称,水域面积近千公顷,渔产丰富,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方向是以得天独厚的湖泊、沼泽以及草原风景资源,建设生态旅游休闲、体验目的地,符合双辽市生态旅游产品差异化的策略。架树台湖湿地生态旅游将与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双辽一马树森林公园景观资源互补,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生态旅游品位、丰富旅游产品结构、推进区域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主持人】

  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成立后,采取了哪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嘉宾】

  单位自组建以来,全面致力于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工作。一是不断扩大宣传,营造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宣传活动为载体,通过普法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以及入户宣传等形式,逐步扩大宣传力度,宣传法律法规,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社会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共开展“禁牧、禁捕、禁猎”等入户宣传4次,涵盖周边2个社区5个屯,养殖户135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余份。二是加大巡护力度,全力做好湿地公园资源保护工作。为了切实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我们的巡护人员对整个湿地公园实行24小时动态管控,对区域内放牧、非法捕鱼、捕鸟、砍伐树木、取土、放水、倾倒垃圾等现象实施严厉打击和坚决制止。同时不断强化湿地公园内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对区域内环境卫生进行有效治理。截至目前,共处理湿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100余次,计3000余立方米;劝退违规放牧人员80余次;没收渔网、渔具31套,均进行了集中销毁处理;配合公安机关处理非法捕鱼人员4人,拘留2人,在区域内形成了有效的震慑。

  【主持人】

  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成立以后,公园内生态环境有哪些明显改善?

  【嘉宾】

  近年来,由于湿地内生态环境遭遇严重的人为破坏和干扰,放牧、割草、烧荒、捕鱼现象层出不穷。湿地公园成立后,我们重点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工作,破坏生态环境现象已基本杜绝,鸟类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在湿地公园迁徙停歇的鸟类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4月中旬,白鹤、白鹭、野鸭、豆雁、大天鹅、鸳鸯、鸬鹚等各种鸟类数不胜数。其中,大天鹅、豆雁数量已增至1000只以上,白鹤、丹顶鹤、东方白鹳数量也从原来的几只发展到现在的几十只、几百只,而且今年还新发现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濒危鸟类白头鹤4只。

  【主持人】

  湿地公园内有哪些明令禁止事项?

  【嘉宾】

  依据《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和《吉林省湿地保护条例》第二十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在湿地公园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1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2截断湿地水源;3挖沙、采矿;4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废弃物、垃圾;5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鱼类洄游通道,采挖野生植物或者猎捕野生动物;6引入外来物种;7放牧、捕捞、取土、取水、修坟、排污、放生;8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

  【主持人】

  湿地公园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嘉宾】

  在“十四五”规划期内,我们将以保护和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为重点,加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和提高科研宣教水平,全力实施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区域生态补水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使区域湖泊和沼泽湿地得到有效恢复,珍稀濒危水禽栖息地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充分挖掘湿地资源,以湖泊、草原和珍稀水禽为载体,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开发,逐步将架树台湖湿地公园打造成为湿地生态健康、景观独特、基础设施完善、整体形象突出,集科普教育与观光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湿地生态系统保育、修复及合理利用的示范基地。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马主任的详细介绍,希望架树台湖湿地公园能在加强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同时打造我市生态旅游品牌,为市民出游提供好去处。亲爱的网友们,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