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市直

区(县)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铁西区人民政府

2022年双辽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01-17

2022年12月27日在双辽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双辽市人民政府市长 太史名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极不寻常、极具挑战、极其艰难。这是新一届政府夯实基础、砥砺前行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无惧风险、勇毅奋进的一年,更是振兴发展硕果累累、值得自豪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积极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有力应对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挑战考验,全面落实务实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个季度四平地区排名第一,预计全年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3.1%,首创历史新高。

  ——我们“勇担当、善作为”,谱写了一曲防控疫情“新赞歌”

  防控体系全面优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塑“平战结合”指挥体系和多点触发机制。审时度势、果敢抉择,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扁平化运行机制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真正实现“一键启动、迅捷转换”。城区“四长五组一支部”,乡镇“两长五组”最小作战单元成效显著,真正实现了“来之即战、战之必胜”。防控能力全面增强。核检能力实现跃升,一周内建设完成四平市首家县级核酸检测基地,“采、送、检、报、追”顺畅高效。流调溯源准确迅速,重塑流程,强化联动,隔离管控更加精准。管理能力整体提升,856名干部下沉社区“全过程”防控,577名干部包保商铺“旁站式”监管,用辛勤和汗水筑起了一道捍卫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实屏障。防控成效全面展现。用实际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从多次平战转换,从二十条到新十条,我们因时而动、顺势而为,连续打赢内蒙古地区疫情外溢阻击战、多点输入疫情歼灭战,在周边地区多次多地静态管控的形势下,坚决顶住压力精准施策,坚守了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的秩序,坚定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信心。用党委政府的担当作为,构筑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用广大干部的昼夜奋战,换得了市民百姓的安宁祥和;用广大群众的风雨同舟,书写了共克时艰的壮丽篇章。

  ——我们“挖潜力、促发展”,闯出了一片稳中竞进“新天地”

  工业产值快速提升。昊华化工提产扩能,国华新能源入规入统,金垦灰玻产能全面释放,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到28户,工业产值实现57.6亿元,两年平均增幅超过14%。永林化工、中健汇达等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落地,投资规模超过50亿元,工业企业链式发展起势成形,工业率先按下“快捷键”,驶入“快车道”。发展动能强力攀升。谋划实施债券项目69个,争取资金超过10亿元,项目数量、资金额度远超历史最高水平,位列四平地区第一。房地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4.8万平方米,增长207.7%。民营经济活力迸发,新增“个转企”155户,“专精特新”企业5户,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户,首次达到48户。“金秀线”“百禄·乐活小镇”等文旅打卡地强势崛起,商业步行街被认定为省级“特色街区”,“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载体能级破茧跃升。开发区喜获三张省级“名片”,化工园区安全等级达到C类标准,全省唯一县级绿电产业示范园区成功创建,开发区晋升省级经济园区。“一区四园”发展模式优势尽显,医疗器械产业园区拔地而起,玻璃建材园区蓄势发力,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绿色发展水平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强基础、抓提升”,打通了一条乡村振兴“新通道”

  粮食产能再创新高。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实效,率先实现保护性耕作整县推进,覆盖率全省第一。落实“田长制”成效初显,完成国有土地清收5100公顷。修整排涝沟渠369公里,“地趴粮”整治率达到90%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95万千瓦,粮食产量突破26亿斤大关。全省水稻有序抛秧现场会、吉林·四平农民丰收节在我市举办。产业振兴步履铿锵。“秸秆变肉”工程纵深推进,茂林肉牛产业园一期主体竣工,润佳牧业晋升国家级种公牛站,肉牛养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打造那木乡草莓等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区13个,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至58家,实现营收16亿元。红旗街成功申创省级花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新立乡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美乡村形神兼备。以实施“十个一”工程为载体,创建“千村示范”村26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四平第一、全省第二,双山镇百禄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完善绿美乡村风景线15条,新改建农村公路158公里,金秀旅游公路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启动防返贫项目14个,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农村安饮服务中心,全省农村供水县级统管现场会、四平市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在全省脱贫县推进县域经济振兴发展考核工作中连续两年荣获第一名,被国家评为百名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之一。

  ——我们“优环境、补短板”,构建了一种城市建管“新格局”

  城市筋骨更加强健。双辽东出口环岛至迎鼓广场精品线路高标准完成。辽河体育公园、新融媒体中心投入使用。党校综合楼、城市综合体、车驾管中心项目强势推进。升级改造东华南街等主次干路10条,城市路网总里程达到93.68公里,新的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完成新市街雨污分流标志性节点工程,雨水、污水真正实现“各行其道”。2022年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开工,如意雅居二期项目主体完成,电业小区等29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服务效能全面增强。“设施农用地”整治等五个专项行动进入攻坚阶段,拆除清理违法建筑、占道经营1300余处,打击违法违规营运行为288起,长效治理机制逐步健全。集精细化服务、网格化管理、数字化支撑的“一网治理、双应服务”工作模式深入实施。全市客运班线增至53条,65周岁以上老人实现城区免费乘坐公交车。省级文明城复检总成绩位列全省第一。生态底色越发靓丽。省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数量双辽最少。科学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秸秆禁烧连续两年实现“零火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河湖警长制”有效落实,投资3.48亿元,实施万里绿水长廊项目10个。投资6亿元,实施防洪工程、生态环保、涝区治理等项目12个,流域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我们“践初心、守民心”,交出了一份枝叶关情“新答卷”

  民生底线兜得更牢。民生支出达到35亿元,占比超过83%,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71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30万元。市福利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基本竣工,13家养老机构设置床位增至1379张。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79.7%,全年落实救助补助资金9233万元。社会事业抓得更实。职业中专荣获全国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第一中学被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第四小学建成投入使用,第三幼儿园主体完工,集“幼、小、初、高、职、特”完整体系的南部教育集中区雏形初显。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等能力提升项目强势推进。我市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考评中位列四平第一。安全防线织得更密。“清源断流”专项行动、打击电诈两项成绩位列四平第一。“八五”普法顺利开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实现“零事故”。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农信社实现高风险机构“双摘帽”,成为全省首批、四平市首家改制联社。中央和省交办信访事项化解率达到100%,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敏感节点安保维稳任务圆满完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我们“强作风、扬正气”,凝聚了一股克难攻坚“新力量”

  政府效能明显提升。坚持“严新细实快”作风,狠抓制度落实,健全完善定期例会、现场办公、督查问效工作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件、政协委员提案31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12345热线”、人民网书记留言满意度持续提升,回复率达到100%。营商环境深度优化。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涉企事项“一次办结”率达99%,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96.6%,“证照分离”实现全覆盖。城市信用监测稳定在全国前50名,稳居第一方阵。破解街道“权小责大”难题,向街道赋权经验在四平地区推广。8394户市场主体入驻“信易贷”平台,授信额度5.8亿元。政务服务评价、项目协同服务完成数量均位列四平第一。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步履坚实。严格政府议事规则,规范行政决策和执法行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落实。严格执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复议出庭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达100%。纵深推进重点部门、重点中层岗位负责人民主评议活动,政府系统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持续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防“四风”反弹回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走向深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坚定不移秉承初心、跨越赶超、追逐梦想,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脉相承谋发展、一贯到底抓落实,我们的发展成就振奋人心,我们的美好蓝图逐步实现。双辽加快振兴的鼓点更加铿锵激越,一份份捷报、一个个硕果、一场场胜利,无不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体党员和干部的奋发作为,得益于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双辽人都是见证者、建设者、逐梦者,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双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双辽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成绩属于过去,我们清醒地看到,按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市委确定的“1556”发展战略,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经济结构还没有调整到位,工业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产业链条仍需丰富完善;城市功能还不完备,教育、卫生、养老等事业发展与群众美好生活期盼仍有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快,发展方式相对落后,农业现代化任务依然艰巨;保民生稳增长刚性支出压力持续加大,财政保障难度日益加剧;政府系统个别干部“跟着走、照着做”的惯性思维、“只研究怎么不行,不研究怎么能行”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认真真加以解决,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既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更是推进“1556”战略全面落地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市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四平市委“三三九一”战略,纵深实施“1556”战略,严格按照市委十六届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增一产、做强二产、激活三产,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双辽建设取得新突破。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围绕上述目标,市政府将重点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双辽经济实力更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压茬推进重点产业类项目,为产业升级积蓄动能,全力打造“一区五链”产业发展新格局。

  夯实项目落保之基。强化开发区建设,对标省级开发区排头兵,全面推广“标准地”模式,加快“水电气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熟地供应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务服务功能,推动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更快更高效。健全“领导包保+项目秘书”全过程服务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深入推进行政检查备案制度改革,持续实行营商环境评议考核末位淘汰机制,鼓励争当“店小二”,全力消除“掐脖二”。简化审批流程,扩大“不见面审批”覆盖面,实行重大项目“预审批”制度,破解项目建设难点卡点,持续提升项目保障水平。

  壮大产业发展之链。坚持招大引强发展思路,依托“一区五链”发展定位,完善“五个一”专业招商机制,全面推行产业链招商“链长制”,打造专业队伍,明确招商目标,精准招商选商。围绕电力能源产业链,依托省西部清洁能源基地、陆上风光三峡工程的重要节点,抓住绿电园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双辽电厂66万千瓦6号机组建设,中健汇达锂电池及风电、光电项目落地,全面盘活天威电石,以“绿电”为杠杆撬动能源产业,打造“风、光、火、储”协同并进的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围绕玻璃建材产业链,依托省内唯一的玻璃建材产业园区金字招牌,在产量和质量上做文章,全力支持迎新玻璃“一窑两线”项目上马,以玻璃原片产能壮大为切入点,带动玻璃建材下游企业投资兴业,力促昕君机械铜产业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医药化工产业链,以省级氯碱化工产业基地为根本,发挥昊华化工龙头企业作用,加快北方华龙、吉林天翅、三方农业等项目落地步伐,依托医疗器械产业园“强磁场”作用,推进在谈的国药集团、4K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等链主项目加快签约落地。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快80万吨绿色智能缓控释肥项目建设速度,支持沃亿佳复合肥壮大规模,力促博莱德集团破产重组,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围绕流通服务产业链,依托资源区位优势,筹建现代化冷链物流产业基地,激活城乡供销体系,加快形成区域商贸流通服务产业规模效应。

  拓宽三产振兴之路。围绕做强实体经济,依托欧亚商都、物华商厦等传统商贸企业区域影响力,持续投放消费券,提振实体消费热情。围绕做优线上经济,依托城市农村两大板块,鼓励网上零售、外卖餐饮等销售新模式,助力“批零住餐”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打造优质乡镇电商服务站4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4个。围绕做大夜间经济,依托发展热点方向,在巩固“商业步行街”特色街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夜经济消费集聚区,走出一条独具双辽魅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围绕做优文旅经济,依托现有资源,执笔擎画“农文旅”新蓝图,加快“百禄·乐活小镇”提档升级,建设“宝山·乐野小镇”,推进“秀水·乐稻小镇”,集中打造“金玉良田·秀美水韵”乡村田园旅游风景带的区域升级版。

  (二)坚定不移加快乡村振兴,让双辽“三农”基础更牢。坚持抓根本、强基础、促提升,加快构建兼容并举、多点支撑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扛稳产粮大县政治责任。全力争创国家级保护性耕作成效突出实施县,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全力打造20个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区、基地,力争粮食产量达到27亿斤阶段性水平。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高标准改造万亩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区3个,力争完成改造提升任务4.62万亩,全年完成保护性耕作215万亩,黑土地保护面积达到234.73万亩。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服茂、永卧、双山3个涝区治理项目,清理整治“四沟四渠”,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优化玉米、水稻、花生种植结构,支持柳条蔬菜棚膜基地建设,形成棚膜经济规模化发展带动示范效应,力争种植业产值突破35亿元。纵深推进畜牧业发展,支持牧原生猪产业园提档升级,大力实施肉牛倍增计划,加快茂林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争创省级畜牧业产业园区,力争畜牧业产值达到64亿元。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谋划实施田园综合体等产业项目14个,全年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个。持续完善惠农服务体系,力争建立优质惠农服务中心1个,惠农驿站及服务点5个。

  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以“十个一”工程为引领,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推动农村环境和发展能力整体提升。优化基础保障,拓展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达到100%。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健全垃圾、污水长效管护机制。强化乡村治理,深入实施“一网治理、双应服务”,以“十户联动”、“网格化管理”为着力点推动“三治融合”。深化典型带动,创建“千村示范”村23个、“百村提升”村5个。打造“双新”“双秀”“服茂”三条“和美乡村”示范带,构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发展格局。

  (三)坚定不移提升城市能级,让双辽发展空间更足。坚持抢抓机遇、拉高标杆、放大优势,不断增强节点城市辐射力,逐步把双辽建设成为吉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立足“一廊辐射、两翼齐飞、三区发力、四轴同振、多核转型”发展理念,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依托南北复合廊道,打造主次干路连接、城区人口集聚、东西两翼转型的城市结构,形成功能分区明确、产业发展健康、居住环境优越、交通网络便捷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加快实施国税新村等33个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住得舒适、住得顺心。改造新市街南段等城市道路6条,完善互联互通的城市路网体系。推动银企务实合作,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扎实推进棚改工程,确保如意雅居二期、西善小区二期等棚改工程按时交付。常态化开展“违法建筑清理”“交通秩序规范”“设施农用地清理”等系列整治专项行动,提高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加快推进创城步伐。推进“三城一县”创建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型城市。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巩固已有成果,补齐短板弱项,探索长效机制,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强化环卫硬件基础,提升治理能力水平,不断完善管理体系,让文明卫生习惯成为全民自觉。争创国家级“园林城”,纵深推进东一路、东二街绿化提升项目,城市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新补植林木1.3万株。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对标对表、专班推进,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坚定不移擦亮生态底色,让双辽生态环境更美。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深入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塑造经济、生态、人文互促共生的发展格局。

  彰显辽水脉络。充分发挥辽河体育公园功能作用,在“运动+人文”上做文章,打造生态人文、运动休闲相融合的线形城市绿地。严格落实“河湖警长制”,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水源地保护,深化工业污水防治,实现域内水质稳定提升。加快实施小山水库到新开河输水渠、泉眼河治理等水系工程,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扎实推进西辽河水生态治理二期、架树台湿地保护、东辽河干流治理等重点项目,提升全流域治理水平。

  净化空间环境。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针对重点领域,统筹发力“微环境”治理,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PM2.5、PM10浓度持续下降。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确保连续三年“零火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力争进入全省前列。深入开展“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全面落实“林(草)长制”“田长制”,力争有林地面积达到59.7万亩,高标准实施盐碱地改造任务5万亩,扩大林地、绿地、耕地面积,着力打造绿美“城市之肺”。

  强化土壤保护。深化农村污水治理,全力推动“四乡、三场、一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力争完成管网建设35公里,新建污水收集池6座。深化面源污染防治,全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农业废弃物回收、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改善土壤生态质量。深化畜禽养殖治理,统筹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加快构建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深化矿山治理,以“零容忍”的态度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谋划实施“勃勃吐山”生态修复项目,探索构建矿山修复与商贸文旅相融合的治理新模式。

  (五)坚定不移办好民生实事,让双辽幸福指数更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政府履职清单,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具质感,把成绩的“金杯”变成老百姓的口碑,真心真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优化社会事业暖民心。扎实推进医疗机构能力提升项目,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持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提升师资队伍,不断巩固“双减”成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运动场地6000平方米,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办好“健康生活·悦动吉林”系列文体惠民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保障兜底解民忧。落实社会救助补助资金1.3亿元,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统筹做好抚恤金、优待金、优待证发放工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强化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政策托底保障功能,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促进医疗保障水平提升,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筑牢安全防线保民安。持续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守牢安全生产红线。坚决抓好食品药品监管,护航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保障金融领域安全。坚决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捍卫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坚决落实信访责任制,确保重大敏感时段信访安全。加快构建社会治安和市域治理现代管理体系,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让社会更安全、人民更安宁!

  2023年,市政府将高标准办好10件民生实事:1.新建城区道路3.33公里,同步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2.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3个;3.实施乡镇集中供热新改建工程;4.全力推动中心医院洗消、康复、急救三个中心项目建设;5.推动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再生能源利用工程;6.推动新建及旧路改造农村公路200公里;7.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8.全力推进农村沟渠整治行动;9.完成东辽河干流18公里防洪能力提升工程;10.完成棚户区改造1642套。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始终厚植家国情怀,以如坐针毡的不安对待群众疾苦,以时不我待的急迫补齐民生短板,用一个个“小事”的累积、一点点“细节”的改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砖一瓦绵绵用力,一针一线久久为功,以政府的“紧日子”来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市政府责无旁贷、重任在肩。我们将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全力以赴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坚持忠诚为政。始终把对党绝对忠诚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贯彻中央、省、四平市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决做到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察、司法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支持市政协依法履职。完善重大决策事项事前评估、事后评价机制,深化政务公开,科学决策、依法用权。

  三是坚持为民施政。站稳人民立场,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用真心、见真章,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解决好群众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问题。站起来当伞,为人民遮风挡雨。俯下身作牛,为人民鞠躬尽瘁。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笑容越来越多。

  四是坚持务实勤政。一如既往坚持“严新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实干、苦干、巧干、马上干”的工作要求,少说“不行”,多说“咋办”,全力营造“工作一分钟,奋斗60秒”的浓厚氛围。以落实诠释奋斗,以作为体现担当,形成干群一心的新合力,干出群众点赞的好口碑。

  五是坚持廉洁从政。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全面增强骨气、底气,一体推进“三不腐”,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和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使命重在担当,奋斗铸就辉煌。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合力、强大发展气场,埋头实干、勇毅前行,全力谱写新时代双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双辽建设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释义

  1.“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2.“田长制”:指为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而建立的以村(社区)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

  3.“千村示范”:从2020年开始,全省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开展“千村示范”创建工作,每年在全省打造1000个示范村。

  4.“一网治理、双应服务”:“党群一张网”,服务群众“有求必应”、组织群众“一呼百应”。

  5.“1556”发展战略:双辽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

  6.“一主六双”: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发展战略。

  7.“三三九一”战略:四平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

  8.“一区五链”:一区指开发区;五链指电力能源、玻璃建材、医药化工、现代农业、流通服务产业链条。

  9.城区“四长五组一支部”:街道指挥部总指挥长、社区指挥中心指挥长、小区指挥站区域指挥长、站长,信息排查组、核酸检测组、静态管控组、环境消杀组、物资保障组。符合条件的小区指挥站都成立临时党支部。

  10.乡镇“两长五组”:村指挥长、屯指挥长,信息排查组、核酸检测组、静态管控组、环境消杀组、物资保障组。

  11.“十个一”工程:绿美一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提升一档镇区风貌、培树一个乡村基层治理示范村、创建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一个科学储粮先进村、扶持一个优质电商服务站、发展一个标准现代合作社、修整一条实用排涝沟渠、打造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创立一个四星级以上标准化基层党支部。

  12.标准地: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用地先行完成区域评价、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13.四沟四渠:四沟指田沟、路沟、村沟、房沟;四渠指干渠、支渠、斗渠、毛渠。

  1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和具有大规模经营、较高集约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组织。

  15.四好农村路:指的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6.三治融合: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17.“百村提升”村:省政府提出2023年在“千村示范”创建村中每年打造100至200个提升村,定名为“百村提升”创建村。

  18.“一区四园”:指开发区辽东产业园、辽西产业园、化工产业园、玻璃建材产业园。

  19.一廊辐射、两翼齐飞、三区发力、四轴同振、多核转型:“一廊”为城市中部贯穿南北新老城区的城市综合功能发展廊道;“两翼”为西辽河东部区域的城市创新产业发展翼、西部区域的城市传统产业发展翼;“三区”为双辽老城功能区、南部新城功能区、西辽河滨河功能区;“四轴”为沿着辽河路、南绕越线形成两条城市道路交通横向发展轴带,沿着西辽河、张家排干形成的两条城市生态功能纵向发展轴带;“多核”为分布在城市各个功能片区内部以及片区之间的多个城市功能核心。

  20.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指吉林省委、省政府于2021年3月出台《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2021-2030年)》的简称。

  21.林(草)长制: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由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林(草)长,其他负责同志担任副林(草)长,实行分区(片)负责,落实保护发展林草资源属地责任的制度。

  22.“五个一”机制:指的是“一条产业链、一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一本招商方案”。

  23.设施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24.“百禄·乐活小镇”:以双山镇百禄村为基础,按照“百村提升”的要求,进行全村景区化提升改造,建设集休闲游乐、农旅研学、耕读商贾为一体的乐活小镇示范项目。

  25.“宝山·乐野小镇”:以王奔镇宝山村为基础,按照“百村提升”的要求,遵循“在野为营”的建设理念,开发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稻田野游、乡野农旅等农文旅项目。

  26.“秀水·乐稻小镇”:以秀水吉良农业种植示范区为基础,按照全省千亿斤粮食建设工程总体要求,结合“百村提升”创建任务,规划建设科技化种植、智能化管理、现代化生产、全龄化游学、标准化建设为集成的田园综合体。

  27.“金玉良田·秀美水韵”乡村田园旅游风景带:全程从辽东街金良村至双山镇秀水村,全长42公里,途径4个乡镇街、10个村。通过建设宝山·乐野小镇、百禄·乐活小镇、秀水·乐稻小镇等10个农文旅项目,打造金良、桑树、柳条等10个骑行驿站,开发建设千亩药材种植基地、省级花生产业示范园区、万亩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鱼稻共生示范区等,打点、连线、成片发展,建设集产业引领、和美乡村、生态宜居等多项功能的乡村田园旅游风景带。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