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辽市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以大建设推动大发展,以大交通改善大民生,努力实现交通富民、交通惠民的目标。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双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事业发展,不断加大交通建设资金投入。交通运输部门攻坚克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形成合力,努力推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大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证明了公路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双辽市大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促进了各乡镇(街)创办的各类加工厂养殖场、蔬菜大棚、合作社等产业的发展,从以前村里的产品卖不出去、外面的厂家进不来,到现在产品走出去、客户走进来、发展产业园区等,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让村屯的面貌焕然一新,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
依托畅通的农村公路,卧虎镇协力村玉米加工厂的产品不仅能够卖到城里,而且可以送到周边村屯,节约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延伸了供货半径,更增加了收入。畅通的农村路盘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各村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建产业基地、农产品合作社,吸引企业建设冷链产业库等,建设“交通+产业”“交通+合作社”等项目,探索出一系列“交通+”发展模式。
便捷的乡村道路不仅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更推动了产业发展。王奔镇宝山村负责人说:“以前没修路时,因为道不好走,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价格也低,自从路修好后,农产品价格高了,客户还能上门收购,同时还引进了新产业、新技术,为村里的贫困户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发展交通事业,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裕。如今,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农村公路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003年至2010年期间,双辽市农村硬化道路从无到有,数字逐年递增,累计新建水泥路800余千米。到2010年,双辽市实现村村通硬化水泥路,完成了双辽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第一次飞跃。
2010年至2017年期间,双辽市不满足于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建设规模,统筹规划全市路网建设,新建农村公路近1400千米,实现了全市190个村、586个自然屯通硬质化道路,这是双辽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第二次飞跃。
自去年以来,双辽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融会贯通,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加大力度建设“四好农村路”,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县。由此,双辽市农村公路建设迎来了第三次飞跃。
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公路运输通道,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吉林省西部的公路交通中心,不仅有两条国家级公路、两条省级公路穿过双辽境内,而且大广高速、长深高速双辽段已建成通车,集双高速、嫩双高速双辽段正在建设中,双辽市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为推动农村客运事业发展,双辽市在辖区内共设客运班线88条,并配备了多台客运车辆,实现了与火车、城市公交以及个人交通工具互为补充、无缝对接,有效满足了群众的出行需要。
公路通,百业兴。交通事业的快发展、大发展,彻底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推进了双辽市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并成为双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