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扶贫办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把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整改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正视整改问题,及时安排部署,压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
对照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细化具体整改任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时限要求,做到整改任务清单化、具体化,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抓到位。各项整改工作扎实推进。针对其他县市出现公益岗位管理不规范,部分村屯同一岗位设岗过多,部分无劳动力农户占据公益岗位等就业扶贫出现的突出问题,我市进行了举一反三,自检自查,针对出现问题整改如下:
一是加强公益岗位管理。制定下发了《双辽市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实施方案》,健全公益岗位实名制管理台账,按照“谁开发、谁管理”原则,合理确定数量,签订用工协议,强化公益岗位人员责任意识、职责意识,做到人岗相适、履职尽责。疫情期间开发临时性岗位34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4人,其中,未脱贫贫困劳动力4人,普通贫困劳动力30人,分别安置在劳动力信息采集、疫情防控、村屯保洁和护林岗位;开发扶贫特岗597名,签订3个月用工协议,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已全部上岗。
二是科学设置就业岗位。针对贫困人口年龄偏大、劳动力偏弱的实际,有针对性设置保洁员、护林员、防疫巡察员、护青员、护路员、护理员、光伏管理员和政策宣讲员、纠纷调解员等岗位,已安置贫困劳动力2127名,月工资200至800元不等。形成长期和临时性公益岗位结合设置的助力脱贫方式,增加贫困劳动力收入。
三是完善公益岗位考核管理制度。坚持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关结合,由乡镇街村按月或季度进行考评,考核结果与人员去留挂钩,动态监测。对不具备岗位要求条件、不能较好履行职责的人员,按规定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