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红旗街的花生田刚完成采收,田间便迎来新一轮忙碌。曾经秋收后便闲置越冬的土地,如今凭借“花生+小黑麦”的创新种植模式重焕生机。这既是红旗街探索“向有限土地要效益”的生动实践,更为当地农业提质增收开辟了全新路径。
在白菜村的耕地里,拖拉机往来穿梭。经过开垄、撒籽、覆土等程序,小黑麦种子均匀播撒进刚收获过花生的土壤,一幅“秋播忙”的图景在田间铺展。种植小黑麦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现场播种效果怎样呢,农业专家和街、村干部聚在一起进行了探讨。
小黑麦是一年生越冬性作物,能与花生等春播作物形成“一年两作”种植模式,兼具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村干部王国庆种了几十年花生,复种小黑麦还是头一回,心中充满期待。
据了解,在大田试种前红旗街在各村路旁已经进行小面积试种,记者在义顺村看到成片小黑麦在秋风中翠绿挺拔,长势良好。
据了解,小黑麦作物产量十分可观,亩产鲜草可达2-3吨、干草约0.9吨,营养价值更是突出,粗蛋白含量达11%,与小麦籽粒相当,且高于玉米籽粒及全株青贮玉米。更关键的是,小黑麦的收获期在次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能有效缓解当地养殖业饲草短缺问题,为养殖户提供稳定的饲料保障。除了显著的经济价值,小黑麦的生态价值同样不可忽视。
如何盘活现有土地资源、提升单位面积产出,一直是红旗街道党委政府长期聚焦的民生课题。以往,当地6万亩花生田在秋收后,受气候条件和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土地会进入冬闲期,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的增收空间。今年,街道党委政府通过多方调研考察、邀请农业专家科学论证,最终确定在全街6个村利用一部分耕地进入饲用小黑麦复种试验,成功打破传统种植的季节壁垒。未来,街道将持续优化种植模式,让闲置土地彻底变身“增收沃土”。
初审:孙浩伦
复审:张明铭
终审:陈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