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能源优势
一、电力供给优势
双辽处于东北电网和蒙东电网负荷中心,是吉林西南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吉林省新能源示范基地。目前风电并网发电60万千瓦,在建、续建及待核准风电项目31.9万千瓦,全部建成后双辽风力发电将达到91.5万千瓦。光伏并网发电26.5万千瓦,建设中和拟新建光伏项目14.5万千瓦,全部建成后双辽光伏发电将达到41万千瓦。国能双辽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是吉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也是东北外送电力的主要机组,正在谋划推进6号机组66万千瓦项目。
二、电价优势
1.工业用电标准:大工业用电施行峰谷平分时电价,平均电价为1—10千伏0.586元,35—66千伏以下0.5716元,66—220千伏以下0.5566元,220千伏及以上0.5416元。
2.依据《吉林省促进富裕电力消纳拉动经济增长实施方案》可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3.增量配电还可优惠部分电价成本,使企业用电成本大幅度降低。
4.双辽绿电园区将充分利用双辽市风、光可再生资源优势,实现园区内企业用电全部来自新能源绿色电力向园区用电企业供电,并形成低电价的政策洼地。
双辽市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70米高度年均风速每秒5.6-7.7米,100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达到280W/㎡,太阳能年水平面总辐照量达到5000MJ/㎡,在全省范围内位居前列。双辽市年辐射值在1700~1800kWh/㎡之间,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600~2800h之间。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Ⅱ类资源区。
载体平台
双辽市作为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三个主体区域之一,发挥充足的风光优势,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引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着力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依托双辽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即:化工产业园区、玻璃建材产业园区、辽西综合加工园区、辽东经济园区的载体优势,将能源与工业领域深度融合。为形成地区新能源低成本、就近消纳的能源发展模式,缓解企业低碳转型压力,我市正加快“绿电园区”建设步伐,打造低电价产业园区,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形成“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清洁能源消纳遍地开花的低碳产业高地。
产业基础
国能双辽发电有限公司,位于双辽市辽西街,厂区占地面积93.71万平方米。隶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2日,是国家“八五”期间利用蒙东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的大型路口电站。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是吉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近年来,公司统筹推进风能、太阳能、氢能等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建设省级煤炭储备基地,努力开拓汽、水、灰、石膏等产品服务,资产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因地制宜打造吉林省西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保障基地。
华能四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位于双辽市种羊场,占地面积61.4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风电场规划容量为30万千瓦,分6期开发建设,现已建成投产5期,总装机容量24.4万千瓦。随着华能集团能源转型升级“两线”“两化”战略的实施,作为“北线”重要一员,公司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集团、地方绿色发展战略,把实现“双碳”目标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相结合,努力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双辽庆达光伏发电有限公司,位于双辽市服先镇,成立于2014年8月18日。庆达200MW农牧业光伏生态示范产业园项目,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521公顷,总投资15亿元,现已建成190MW,全部并网发电,项目年均税收约5000万元,牧业场区现存栏肉牛1200余头。在围绕光伏发电与种植业、养殖业有效结合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光伏发电、农牧经济、生态保护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协调统一。
项目需求
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用双辽现有土地承载能力,引进一批新能源企业,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充实壮大双辽市电力能源产业基础。
二、云存储、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业,利用现有电力资源引进高负荷高载能云存储、大数据服务业。
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玻璃制造业、金属冶炼建材等,依托国能、华能、庆达、大唐等现有电力能源企业,重点引进一批纯碱制造、电解水制氢气、高精金属管线材料铸件、高纯度硅砂加工制造、节能玻璃开发与制造、发电玻璃等生产企业。